話說上回社團活動 Tommy 介紹了這次 Riedel 品杯會,迫不及待去報名,好不容易等到今天,可以把 Riedel Vimun XL 杯組帶回家啦!!
時間:8/15(日)下午 2:30 ~ 4:30
地點:台北 SOGO 忠孝館 13F 會館
費用:3000 元,可帶回自己使用的四個 Riedel Vimun XL 杯子(原價 5000 元)
騎腳踏車衝到 SOGO 正好 2:30,以為會遲到咧,摸索一番爬到不太好找的 13F 會館後,卻看見一堆同好都等在門外。原來今天氣溫太高,講師為了將酒調到適飲溫度,不惜推遲課程開始時間。大夥在外邊等邊把玩 Riedel 的各系杯款,玲瑯滿目令人心動。其中最有趣的是 O-Riedel 系列,這款由 Riedel 第 11 代當家 Maximilian Riedel 於 2003 年推出的新作,跌破品酒界的眼鏡:沒有杯梗!大家都笑他瘋了,沒杯梗就要直接用手掌抓杯,觸犯的葡萄酒的大忌:手溫會使酒溫上升,破壞適飲溫度。小弟心中也畫個大問號,相信待會講師會解說的。另外場外也擺放了 Riedel 最高階杯款 Sommeliers 以及各式醒酒器,都是高貴...又貴^^;
等到快 3:00,終於放狗人進場。進門便聞到一陣酒香,應該是 Pinot Noir 的吧?不禁暗暗佩服講師,果然盡力讓酒調到最佳狀態。每人位子上都已擺好各式杯款,陣型如下:
先將本次課程中,與換杯無關的重點整理如下。這些點是講師帶大家換杯時穿插著講的,但換杯過程頗為複雜,因此先將重點抽出,避免影響諸位看倌的閱讀節奏:
品酒三大重點:1. 共飲的人 2.酒溫 3.酒杯 |
品酒 80% 比重在嗅覺 |
淚/腳(tear/leg):表現酒體濃度 |
入口後要體會餘韻,是馬上滑入肚中消失無蹤,還是能保持 3~5 秒的餘韻 |
倒酒高度上限:杯肚最胖處。最佳高度:杯底上三指 |
杯子越大,要倒越好的酒來喝 |
洗杯:喝完酒先睡覺,不要洗杯,第二天再洗。不然酒醉時容易洗破杯子。洗杯時抓著杯肚洗,不要一邊抓杯身、一邊抓杯梗做扭轉,容易扭斷杯梗。 |
Pinot Noir 杯可做頂級香檳杯! |
首先試第一款酒:Cloudy Bay 2009。上回社團活動喝過2008年的,基本資料就不再贅述。講師說這款酒是沒有進木桶的,我們先倒進 3 號杯 Riesling。聞到的是熟悉的果味,鳳梨味,氣味沒有 2008 的這麼硬,應該是年輕的關係。口感清甜,比 2008 酸一些。講師要我們將 Cloudy Bay 倒進 1 號杯 Joker,香氣馬上淡一半!味道也酸很多,像酸葡萄一樣!還真神奇!然後將 Cloudy Bay 放進紙杯,Oh~~My God...香氣幾乎沒了,還有膠水味!超級難喝,帶有臭酸味!噁心斃了!講師說希望這是大家此生最後一次用紙杯喝酒
接下來試喝第二款:
![]() |
酒名 | Lapostolle Cuvee Alexandre Chardonnay 2008 |
酒種 | 干白酒 | |
年份 | 2008 | |
產地 | 智利 Aconcagua 區 Casablanca Valley | |
生產者 | Lapostolle 酒廠 | |
葡萄 | 100% Chardonnay | |
酒精度 | 13% | |
價格 | NT$ 1300(750 ml) | |
購買處 | Riedel 品杯會現場供應 | |
購買日 | 2010.8.15 | |
品酒日 | 2010.8.15 | |
酒色 | 淡金黃色 | |
香氣 | 白葡萄,青芒果,酸奶酪 | |
口感 | 酒體較厚,酸辣味較強 | |
平衡度與型態 | 香氣淡薄,辣味較突出,味覺偏尖銳型 | |
食物搭配 | 魚肉,雞肉 | |
飲用時機 | 現在喝不怎麼樣,再放 1 年不知會不會好點? | |
說明 | Lapostolle 酒廠的葡萄園採有機管理,並採用自然動力法種植。此款酒 85%在木桶發酵,接著在新橡木桶(65%)與舊桶(20%)中連同酒渣一起發酵。 | |
結論 | 香氣沒特色,口感不討喜,不會想再喝了 | |
評價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這款 Lapostell Chardonnay 就有進木桶了,我們先把它倒進 2 號杯 Montrachet。酒色是淡金黃色,氣味比前一款淡,喝起來酒體較厚,也比較辣。這時我們改倒進 3 號杯 Riesling,果味就變濃了!喝起來也變得較酸,倒有點像 Cloudy Bay 的口感了。然後再倒進 1 號 Joker,哇哩咧xxx!@#$%︿&*,竟然散發霉味!噁!!!喝起來非常澀!根本無法入口
接著,我們將原先在紙杯的 Cloud bay 倒進 2 號 Montrachet,香氣就變得不太明顯,喝起來帶酸苦味,像未成熟酸葡萄一般。最後把 Cloud bay 倒回它的家:3 號 Riesling,香氣就回復均衡了。接著逐漸堅硬,有打開了,漸漸接近 2008 年的感覺。青芒果味出來,口感也較溫潤了。
Lapostell Chardonnay 還在超噁心的 Joker 裡,我們趕快把它救出,倒回老家 2 號 Montrachet,香氣是比較出來了,帶一點酸奶酪的味道,但香氣還是頗淡,個人不太喜歡這款酒...
試完兩款白酒,開始試紅酒。
![]() |
酒名 | Green Point Pinot Noir 2007 |
酒種 | 紅酒 | |
年份 | 2007 | |
產地 | 澳洲維多利亞 Yarra Velley | |
生產者 | Green Point 碧匯酒廠 | |
葡萄 | 100% Pinot Noir | |
酒精度 | 13.5% | |
價格 | NT$ 1040(750 ml) | |
購買處 | Riedel 品杯會現場供應 | |
購買日 | 2010.8.15 | |
品酒日 | 2010.8.15 | |
酒色 | 淡石榴石 | |
香氣 | 核桃,咖啡,櫻桃,木桶,黑佳麗,甜香,酸梅,李子,乾梅,糖葫蘆。香氣過 1 小時開始衰退 | |
口感 | 酒體中等,不會太澀 | |
平衡度與型態 | 香氣較淡薄,口感中等,整體偏弱型 | |
食物搭配 | 紅肉類,鴨肉,豬肉 | |
飲用時機 | 不妨再陳放 3~5 年看看,平衡度應會增加 | |
說明 | 本酒廠位於 Yarra Velley,是澳洲最優秀的涼爽氣候產區。在較冷的氣候裡,葡萄成熟較慢,能完整發展不同葡萄品種的風味與香氣,讓結構更加優雅。此款酒於橡木桶中陳年 8 個月後裝瓶。 | |
結論 | 香氣層次較多,但力道與持續力偏弱。目前可以配餐,經過陳年或有提昇潛力? | |
評價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先將這隻澳洲 Pinot Noir 倒進 5 號 Pinot Noir 杯,呈現淡石榴石色,一開始是核桃與咖啡的香氣,接著有不明顯的櫻桃香味。講師說「聞不出 Pinot Noir 有櫻桃味的基本上不適合做這行」,厚,好嚴格喔,這款不仔細聞還聞不出櫻桃呢。然後有木桶味。整體的香氣力道較弱,喝起來酒體算中等,不會太澀。接著把它倒進 2 號 Montrachet 杯,竟然散發出焦糖的氣味?!有甜香味與甘梅味道,偏甜的香氣,喝起來變得較澀。再從 2 號 Montrachet 倒進 Joker,香氣變很淡,有點香草味。喝起來超級澀!嘴裡還有濕木頭味!真是越來越恨這隻 Joker 了!最後把它倒回 5 號老家,香氣開始穩定散發,有黑佳麗、蔗糖甜香、酸梅、李子、乾梅,還有糖葫蘆,呵呵,這款酒變得像蜜餞啦 香氣過 1 小時後開始慢慢衰退,相信這款酒是有陳放潛力的,再過3~5年應該會不一樣吧。
最後是第四款:
![]() |
酒名 | Terrazas Afincado Cabernet Sauvignon 2006 |
酒種 | 紅酒 | |
年份 | 2006 | |
產地 | 阿根廷 Mendoza 省 | |
生產者 | Terrazas 台階酒廠 | |
葡萄 | 100% Cabernet Sauvignon | |
酒精度 | 14.1% | |
價格 | NT$ 1970(750 ml) | |
購買處 | Riedel 品杯會現場供應 | |
購買日 | 2010.8.15 | |
品酒日 | 2010.8.15 | |
酒色 | 紫紅色,邊緣淡紅 | |
香氣 | 黑佳麗,葡萄乾,乾柴。約 1.5 小時候香氣衰退 | |
口感 | 苦澀,骨架偏單薄,酸味低 | |
平衡度與型態 | 香氣先跑光,酒體卻追不上香氣消逝的速度,不平衡 | |
食物搭配 | 烤肉,牛排 | |
飲用時機 | 再放 5 年以上吧,現在完全不能喝 | |
說明 | 酒廠運用海拔高低不同所形成的些微氣候差距,以「台階」形式種植最適合的葡萄品種。全面採用手工採收葡萄,100% 在橡木桶中陳年達18個月,並於瓶中陳年12個月後再上市。 | |
結論 | 繼續陳放,未來應是 powerful 的酒款,但平衡度存疑 | |
評價 |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這款酒講師並未先倒進我的 4 號杯,藉此說明醒酒器的作用。講師拿一款頸部很長,底部是盤旋狀、像蛇一般的醒酒器(如下圖,可以看到這是 Riedel 的專利):
講師還說醒酒時,酒會呼吸有聲音,她把醒酒器拿給部份同學聽,有的同學有聽到聲音,遺憾的是講師並未拿到我們這邊,沒法親身體驗。接著講師把醒過的這款酒倒進我的 4 號杯 Cabernet Sauvignon,馬上散發典型的黑佳麗香氣。跟社長借沒醒的來聞,就是葡萄乾與乾柴味。這款酒還年輕,酒色為紫紅色,邊緣淡紅色。喝起來相當苦澀,還太硬了。然後我們將它從 4 號杯倒進 5 號,酒氣變得更強,喝起來超澀!再倒進 3 號,就出現果味,可是比剛才更澀!然後....再倒進 Joker!這時真的要有很大勇氣才敢喝了!社長夫人在旁強烈建議我不要喝!把心一橫,還是喝下去...差點吐出來!醋味!跟老媽去山西買的醋一樣!慘慘慘慘慘!雖然小弟自己買的第一個酒杯就是這種大賣場的白酒杯,但我發誓,從今以後再也不用這種杯子喝酒了!!!!!最後倒進紙杯,完全沒香氣了,喝起來卻沒有 Joker 慘,只是像沒氣的葡萄汽水,沒什麼味道。倒回老家 4 號杯,口感就回復中性,不過酸澀不明顯,酒體略嫌單薄。看來這款酒還是太年輕了,雖醒過酒口感仍很澀。過了 1.5 小時香氣開始弱掉,但酒體仍很澀未打開,看來不太平衡呢。這款酒應該也要放好一段時間吧。
講師要我們捏著鼻子喝酒,喝起來超級酸澀,像喝醋一樣。藉此強調嗅覺的重要。然後再解釋杯型為何會影響喝起來的感覺,講師要大家把杯橫倒,讓酒液流向杯口邊緣到快要流出來的程度(如下圖):
各位可以看到,Pinot Noir 的杯緣液面非常尖,Cabernet Sauvignon 角度就比較大些,Montrachet 杯就更圓了,如此會影響酒液流入舌上的位置,而舌頭上的味蕾分佈是不同的,因而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口感。不過要小心,這個味蕾分佈圖的老理論,已被最新的研究證明是錯誤的。老理論是說,每個味蕾只有感受一種味覺的能力,有辦法感受甜味的味蕾只位在舌尖,有辦法感受苦味的味蕾只位在舌根。新研究則發現,其實舌頭上任何部位的味蕾都有感受所有味覺的能力,只是正好位於舌尖的味蕾對甜味較敏感,位於舌根的味蕾對苦味較敏感。結果差不多,但內涵可不同喔。維基那個條目還寫到「基於特殊的商業需求,例如酒杯製造商...因此這種錯誤的描述至今仍然在人們中間廣為流傳」,哈哈,根本是打 Riedel 一槍嘛。既然味蕾分佈造成的差異不這麼明顯,那為何不同杯型對口感還是造成如此大差異呢?小弟猜測,可能是杯型造成的角度,影響沖入口中的量,因而造成口感不同,另外杯型明顯會影響香氣的集中度,而嗅覺也會影響味覺,就造成這樣結果了。另外,Pinot Noir 的杯型會讓飲者一定要仰頭才能喝入酒液,也會影響酒液沖入口中的位置。
綜上所述,各酒款在各杯型內的表現如下(黃色背景代表該酒款該在的位置):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Cloudy Bay 2009 |
香氣均衡 果味,鳳梨味 口感清甜 |
香氣不太明顯 喝起來帶酸苦味 |
香氣淡一半 味道酸很多 |
香氣幾乎沒了 膠水味臭酸味 |
||
Lapostolle Cuvee Alexandre Chardonnay 2008 |
果味變濃, 喝起來變得較酸 |
酒體較厚較辣 |
散發霉味 非常澀 |
|||
Green Point Pinor Noir 2007 |
焦糖,甘梅 喝起來變得較澀 |
核桃,咖啡 櫻桃,黑佳麗 蔗糖,酸梅 李子,乾梅 糖葫蘆 酒體中等 不會太澀 |
香氣變很淡 香草味 超級澀 濕木頭味 |
|||
Terrazas Afincado Cabernet Sauvignon 2006 |
出現果味 更澀 |
酒氣更強 變澀 |
黑佳麗 苦澀 |
山西醋 |
完全沒香氣 沒氣葡萄汽水 |
最後時間講師介紹 O 系列,就是前面提到沒杯梗的酒杯。原來這款酒杯的發明目的,是為了因應 party、好友聚會或出外野餐等場合所設計的。這種場合大家會走來走去,酒喝一口就隨處亂放,可能丟在草地或沙發等不平整之處。這時傳統高腳杯反而容易翻倒。而 O 系列杯子很好玩,可以滾來滾去不會倒,就跟不倒翁一樣,很適合這種混亂場合使用。也因為大家只喝一口就放著,手溫來不及傳到杯裡,解答了前面酒溫上升的問題。但小弟不能接受啦,這種場合根本不該喝葡萄酒啊。葡萄酒適合高雅的場合,就是要靜下來用心欣賞。若是熱鬧場合,不如開一堆啤酒大家互相噴灑,這樣更開心啦~~
講師也提到 Riedel 提供醒酒器客製化服務,客戶可以拿自己的頭型或其他形狀去開模訂做,開模費 100 歐元,可以得到自己專屬的醒酒器喔。
活動以熱鬧氣氛結束,開心的帶著四個戰利品回家,好大一箱。愛喝甜白酒的我,也忍不住下手買了一個 Sommelier Sauternes,以兩張小朋友加兩張國父為這次品杯會劃下句點。(真它X的貴啊!@#$%︿&*)
後記
幾週後,Tommy 大哥關心我使用 Riedel 的心得,也建議我每次品酒時,可以四個杯子都倒或互相換來換去,有時會發現,不一定是原先設計給那個葡萄品種的杯子表現最好喔!另外以前買的普通杯子也可以拿來當對照組。不過我已經發誓不再用大賣場的酒杯喝酒啦!太恐怖了!
(The End)